从“老有所养”到“老有善养”

—— 西区加快打造“为老生活服务圈”

www.maomin.org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5-23     来源:攀枝花日报      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  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,这是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一。而养老不离“家”,更是许多老人的心愿。

  针对辖区老年群体多的现状,西区清香坪街道杨家坪社区从去年开始推进省级完整社区试点建设,整合优化日托照护、居家养老、生活便民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功能,打造集食、住、娱、医、养、护为一体的“为老服务生活圈”,努力让老人晚年生活变得有滋有味。

  5月22日,记者走进社区,探访了由“老有所养”到“老有善养”的生动场景。

  “走读式”养老受青睐

  对于李思云老人来说,如今社区就是他的另一个“家”。这个“家”是可供休息、聊天、交流的客厅,是配备各种运动器械的健身房,还是提供营养餐的长者餐厅。

  “我最喜欢康复中心,健康检测、经络按摩、眼部护理,还经常有专业的老师来讲授健康知识。”李思云说。

  白天在社区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生活,晚上回到自己家中,这种“走读式”的养老服务模式受到很多老人的青睐,既避免了白天在家中无人照料,也满足了老人养老不离家的心愿。

  “我们社区属城市老旧小区,辖区的高龄老人、空巢老人日渐增多,60岁以上老年人有5000余人,占总人口的33%。”杨家坪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孙雯晴介绍,为保障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,社区依托党群服务阵地,链接优质资源,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团队,不断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、助餐服务、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。

  “敲门问候”服务很贴心

  82岁的刘全华独自居住,生活多有不便,清兰苑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刘利国等人经常上门了解老人情况。

  志愿者一上门,老人总喜欢跟他们聊聊家常,笑声不断。刘利国说:“我们支部联系了5户高龄老人、独居老人,有空就来帮他们做些家务,大家相处得像亲人一样。”

  依托党支部和网格员、楼栋长,社区对所有困难老人进行走访,对空巢、独居、失独、行动不便老人实行“一对一”“多对一”的结对帮扶,志愿者常态化“敲门问候”,开展居家清洁、关心关爱等服务。

  同时,社区积极摸排辖区老人对起居照料、医疗护理等个性化服务需求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,邀请护工上门为老人提供用药指导、免费问诊、康复护理等精细化服务。

  “老人喜欢居家养老,但是每个家里都配置一个护工又不现实,所以我们通过提供上门服务,有效解决了需求与供给的问题。”孙雯晴表示。

  “智能护老”让家人放心

  人老病多,健忘、痴呆、失能,等等,成为众多老年人的一种生活状态,尤其揪家属的心。

  戴上智能手环,就能实时定位老人的位置,防止老人走丢;通过红外线感应器,便能感应老人是否在正常活动;安装一键呼叫设备,社区工作人员便能知晓老人需要紧急求助,马上上门查探……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,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也逐渐走进老人的日常生活,为老年人提供更加高效、便捷的养老服务。

  “我最担心的就是母亲的安全问题,有了这些智能设备,在外面工作要放心多了。”独居老人杨宏的女儿表示。

  孙雯晴说,通过将智能手环、一键呼叫等设备连接至社区智慧养老平台,社区可以实时掌握老人具体位置、身体状况等信息。一旦出现异常,社区便能在第一时间获悉并通知家属,更好地保障老人的安全。

  西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,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,西区将鼓励、支持365体育滚球:的社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不断满足老年人在居家照顾、安全防护、情感陪伴等方面需要,“让老年人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更有温度、更有品质。”(姚梨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越)

审核: 雷雨阳   责任编辑: 杨正鹏